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23 第二十三章

23 第二十三章 (第2/3页)

山平定三藩。

人都是会累的,皇帝也一样。近年来皇帝越来越强调主政要宽和,越来越想要地方上相安无事,对待群臣也希望他们能够“懂事”和难得糊涂。可人君治国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皇帝的日渐宽和纵容了本就骄纵贪婪的八旗贵族们。

入关以来,八旗旁的没有长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倒是越发的长进了。上下相蒙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伸爪子捞油水做的越发熟练,小心翼翼的避着皇帝的底线。皇帝纵然知道了很多事,但总想着徐徐图之,不愿意大动干戈,那些人揣摩透了帝王的心思,就越发的“懂事”了。

太皇太后到底是历经三朝的女人,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些,原本还想着等最近的事毕了,待到行宫避暑的时候,她再好好和皇帝分说。然而事急从权,太皇太后此时也无法再等下去了,见皇帝有钻牛角的趋势,便将心中所顾虑的这些都和康熙合盘道来。

大抵在这个世界上,太皇太后是唯一一个能够让康熙真的放下帝王身份的人。听了太皇太后的一席话,康熙沉默不语了半晌,这才开口说道:“若是戴梓去御书房和朕私下里说一说这件事,又何至于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老实讲,康熙已经后悔了,但如今已成了骑虎难下的局势。若是不判戴梓,便等于承认了他所参的事实,到时候朝廷上势必要伤筋动骨、引起动荡,这是康熙最不想看到的。可要是判了戴梓有罪,那事后如果想要翻案,他岂不是又要自打嘴巴了?在祖母面前能够放下脸面的康熙,委实做不到在天下人面前自打嘴巴的事。

太皇太后轻叹:“若是戴梓私下里去和你禀明此事,你也只会息事宁人。他就是知道会这样,所以才选在大朝会上直谏,戴梓,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用性命相搏,他是我大清的忠臣。”

康熙默然,眉头紧锁,站立了良久,迟迟都无法开口做出决定。太皇太后并不出言,她总有一天会离开皇帝,她愿意聆听皇帝任何的苦闷和倾诉,也愿意给他任何的建议,却并不能够替他做任何决定。

就在康熙最最苦恼的时候,暖阁里的胤禩也通过顺风耳的小道具将康熙和太皇太后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康熙的左右为难胤禩能够理解却并不认同。这世上又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既想顾全脸面,又想内里面完美?

上辈子,皇阿玛越来越看重面子忽略了根本,大清的江山看似繁花似锦,却如同一座大山被慢慢的掏空了内里,看似巍峨雄壮,却不堪重负。上辈子他也是当局者迷看不透,可飘飘荡荡了百余年,他还有什么看不透的呢?

康熙盛世呵?他偏要把这蒙在日渐腐烂的根子上的那层名为盛世的遮羞布给扯下来!想也知道,这一次戴梓就算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就算老祖宗和皇阿玛都知道他是忠臣,可以皇阿玛的性子,准要先“委屈”了戴梓,再考虑如何不伤脸面的整治索额图一干人。

果不其然,胤禩也许是比太皇太后更了解康熙性子的人,没几日,康熙驳回了刑部核准的斩立决,改为戴梓并其家眷一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